韓國人“聲討屈辱外交”“讓日本道歉”
日本當年欠下的債,為什么要韓國代償?很多韓國民眾對政府的這一做法表達了強烈的不滿。
按照韓國政府6日公布的解決方案,韓方將設立公共賠償基金,代替被告日企支付日本二戰時期強征勞工受害者的賠償金和利息,日本政府和企業在韓國一番操作下成功“隱身”了。
韓國外交部長官樸振只是在新聞發布會弱弱地表示,“希望日本企業能夠自愿為基金捐款”。
面對如此“屈辱的姿態”,韓國國內這兩日的抗議聲不斷。
韓國公民團體6日聚集在首爾市中心的外交部大樓外,要求撤回該提案。韓國在野黨議員和原告等7日又在首爾國會議事堂前舉行了抗議集會,要求“日本道歉”。
多個市民團體參加了7日的集會,數百人高喊“聲討屈辱外交”的口號。兩位90歲以上的高齡受害者也坐輪椅參與了集會。
受害者之一、94歲的楊金德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說道:“我寧可挨餓,也不接受這筆錢。”他說自己之所以拒絕賠償,是因為這筆錢并非出自日方。
韓國民族問題研究所對外合作室室長金永煥在接受《韓民族日報》采訪時表示,“尹錫悅政權無視受害者為恢復人權和尊嚴而進行的斗爭,倒轉歷史時鐘”。
金永煥還發問道:“我想問一下踐踏強征勞工受害者人權的韓美日軍事合作,到底是為了誰?”
《韓民族日報》稱,有受害者甚至痛批,這份方案還不如2015年《韓日慰安婦問題協議》的“外交慘案”。
民怨四起,韓政府為何一意孤行?
韓日在日本二戰時期強征勞工問題上的矛盾由來已久,韓國政府為何此時不顧民意,推出如此傷害民眾情感的解決方案?
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政策講師Daniel Sneider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表示,在這個方案里“韓方比日方付出得多得多”,日本政府并沒有做到其應做的事情來彌合雙方的分歧。
《紐約時報》進一步分析稱,韓國在要求日方賠償一事上態度的軟化,暗示韓日雙邊關系的改善是當前兩國政府的優先事項。
韓國總統尹錫悅7日在龍山總統府主持國務會議時表示,政府提出的方案是努力尋求符合韓日兩國共同利益和未來發展方向的結果。
美聯社認為,這一方案反映了尹錫悅著力推動修復與日本的關系,加強韓、日、美之間的安全合作。
“犧牲”民意換取同日本關系的緩和,韓國此舉背后不僅僅是自身的訴求。身為韓日最親密盟友的美國政府,一直在督促兩國和解。
美國總統拜登第一時間對韓方賠償方案表示了歡迎,稱這是美國兩個最為親近的盟友“具有突破性的合作新篇章”。
美國駐韓國大使菲利普·戈德堡也適時發表聲明,稱該協議“反映了尹錫悅總統的奉獻和巨大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