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調查人員在船艙內的桌子上發現了炸藥痕跡。該船只從一家波蘭公司租賃。具體由五男一女組成的行動小組執行了該秘密行動,包括一名船長、兩名潛水員、兩名潛水助理和一名醫生。由于護照涉嫌偽造,這些人的真實身份尚不清楚。
該船只于2022年9月6日從德國羅斯托克出發,次日在德國維克和丹麥博恩霍爾姆東北部的克里斯蒂安島再次出現。
德媒7日披露,一個西方特工部門在“北溪”管道被破壞后不久向歐洲合作伙伴發送了一條消息,稱烏克蘭突擊隊負責破壞行動,也有情報表明親烏克蘭的組織可能對此負責。
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留斯表示對調查結果“非常感興趣”。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表示,必須先等待有關部門完成調查。
德國上述公告是在美媒報道“北溪”爆炸事件是由“親烏克蘭的團體”所為之后發布的。
此前,美國知名調查記者西摩·赫什于2月披露其調查結果,指責“北溪”管道是美國情報部門和美軍秘密破壞,但遭到美方否認。
自赫什爆料后,對“北溪”爆炸始終保持沉默的美媒突然發聲。3月7日,《紐約時報》拋出了一個新的說法,稱一個親烏克蘭團體是“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泄漏事件的元兇。
報道中,美國政府官員不愿公開姓名,拒絕披露所謂最新情報的性質、獲取手段,或者提供可以用于證實情報可信度的詳細內容,卻堅持聲稱,“北溪”爆炸事件是由某個親烏克蘭團體所為,同時否認有美國、英國公民牽涉其中。
與此同時,德國《時代周報》等多家媒體表示,根據德國有關部門的調查,盡管目前還沒有證據顯示到底是誰實施了破壞行動,但有線索指向烏克蘭。
上述“爆料”隨即遭到烏方否認,俄方也斥責美方試圖轉移視線。
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顧問波多利亞克回應稱,烏克蘭 “絕對沒有參與”對“北溪”天然氣管道的襲擊,烏方對此毫不知情,也沒有所謂“親烏克蘭團體”的相關信息。烏克蘭國防部長也表示,此事與他們無關。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回應說,美德媒體的最新報道是在協同釋放假消息,企圖把公眾視線從真正的襲擊元兇身上轉移。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對此回應說,那些不想進行合法調查并且千方百計轉移視線的人,才會故意讓媒體披露這樣的消息。
對于美媒的說法,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沃森當地時間8日在推特上發帖回應稱,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無法證實《紐約時報》的這篇報道。她還稱,《紐約時報》報道中匿名人士發表的言論并非基于美國官方發布的情報信息,而且里面的消息人士也未獲授權代表美國政府發言。
另據《華爾街日報》8日援引匿名情報官員的話報道稱,美國中央情報局于2022年6月和7月就曾向德國聯邦情報局發出警報,稱幾個月后“北溪”管道將遭到明顯破壞而爆炸。
報道稱,一名美國高級官員表示,美國官員目前正在調查親烏克蘭的團體實施了“北溪”爆炸的可能性。
“美國情報部門對一個親烏克蘭團體可能負有責任的評估并不明確。但這進一步加深了美國和歐洲調查人員的意識,即俄羅斯政府和親俄特工都不是破壞活動的幕后黑手。”報道稱。“北溪”爆炸發生后,西方情報機構一度指認俄羅斯是襲擊的幕后黑手。
報道還援引該美國高級官員的話稱,早在去年10月份,包括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伯恩斯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杰克·沙利文在內的人,就在考慮烏克蘭是否是這次襲擊的幕后黑手,但官員沒有說明該評估的依據是什么,或者是否與所謂“親烏克蘭團體”有關。